铁托访华 (中国南斯拉夫关系)
无
pwrPH2022-06-30 22:29:58美文阅读80
铁托治理下的南斯拉夫,为何成为苏联和美国极力拉拢的对象?南斯拉夫那个地方,一直被称为是欧洲的火药桶。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呼,是由于南斯拉夫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欧洲虽然是一体的,但其实它也有东西之分和南北之分,西部欧洲比东部欧洲富裕,北部欧洲比南部欧洲富裕。而南斯拉夫恰好处在东西南北交汇的地方,同时又有广阔的出海口。所以,南斯拉夫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谁要是获得了南斯拉夫,谁就意味着可以控扼整个欧洲。铁
铁托治理下的南斯拉夫,为何成为苏联和美国极力拉拢的对象?

南斯拉夫那个地方,一直被称为是欧洲的火药桶。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呼,是由于南斯拉夫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欧洲虽然是一体的,但其实它也有东西之分和南北之分,西部欧洲比东部欧洲富裕,北部欧洲比南部欧洲富裕。而南斯拉夫恰好处在东西南北交汇的地方,同时又有广阔的出海口。所以,南斯拉夫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谁要是获得了南斯拉夫,谁就意味着可以控扼整个欧洲。铁托领导南斯拉夫的时候,是欧洲历史上最分裂的一个时期。东部的社会主义阵营,和西部的资本主义阵营壁垒森严,苏联和美国在欧洲各霸一方,剑拔弩张。而南斯拉夫处在冷战的最前沿,照理说,南斯拉夫应该是最不安稳的,遇到的危险是最大的,南斯拉夫是注定不会太平的。但是,恰恰是在那个时期,在铁托的领导下,南斯拉夫是那块地域历史上最稳定的一个时期,也是最团结的一个时期。而且,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会争相巴结南斯拉夫。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铁托)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南斯拉夫奉行不结盟政策。虽然南斯拉夫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但是南斯拉夫并没有和苏联走得太近。南斯拉夫不像东德,完全依附苏联,成为苏联伸出去的拳头,而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和别的国家结盟,这一点非常重要。不和别的国家结盟,其实是非常好的,因此可以不受制于别的国家,不被别的国家带着节奏走。尤其是和大国结盟,你必须要积极配合大国做事情,这样常常会搞得自己很难受。比如现在的日本,它和美国结盟,美国要求它必须要和中国对抗。既然结盟了,他不敢不这样做。但是它和中国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是它最大的贸易伙伴,尽管它知道中国对它来说无比重要,但它又不能不配合美国,这就是它最难受的地方。不结盟的国家,反而常常也会被大国拉拢。比如当年的印度,它就是一个不结盟国家。因此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会积极地拉拢他。南斯拉夫也获得了这样的效果。(南斯拉夫国民)二是铁托在国内努力致力于和平与经济繁荣。南斯拉夫国内所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民族矛盾的问题。南斯拉夫和中国不太一样。中国有一个人数众多的主体民族汉族,而且汉族文化又具有高度的同化能力,因此,这样就形成了一干多枝的态势。这种态势,极好地促进了中国长期以来的和平稳定。但是南斯拉夫不一样,在南斯拉夫国内,虽然塞尔维亚人数要多一些,但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同时,在文化上,塞尔维亚的文化,也对其他民族没有没有太大的同化能力,不可能形成绝对的优势,这就是南斯拉夫最难搞的一个地方。所以铁托在领导南斯拉夫的时候,他所采用的办法,就是压制塞尔维亚,让塞尔维亚不把自己当成一个主体民族来看待。在压制塞尔维亚的同时,努力促进国内其他民族之间的团结,确保一碗水端平。因为,这样也就极好地缓解了国内的矛盾,争端不多,就平稳了。(米洛索维奇)铁托去世以后,南斯拉夫后面的领导,尤其是米洛索维奇,奉行大塞尔维亚主义,把塞尔维亚放在第一位,一切以塞尔维亚为主。但是,由于塞尔维亚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文化上,都没有绝对的优势。因此,其他民族就很不服气,所以才会闹分裂。再加上外部势力的介入,这种分裂就会更加厉害,所以南斯拉夫死后就陷入不断的分裂之中,分成了好几个国家。另外一个方面,铁托努力致力于国内的经济发展。虽然铁托自身比较腐化,但是他同时让国内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所以并没有人去计较铁托腐化的问题。后来的领导者,国内经济没办法搞得像铁托那样,所以尽管那些领导者可能比较清廉,但是大家都不喜欢他。总之,由于铁托极好地处理了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的矛盾,让自己独立自主,因此他反而成为了不确定因素,无论是美国和苏联,都会争相与他结盟,让南斯拉夫加入到自己的阵营。
铁托从来不想听命于斯大林,他对巴尔干有自己的看法。1946年2月,铁托赴莫斯科参加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加里宁的葬礼,受到隆重而热烈的欢迎。他与斯大林探讨了战后欧洲的理论问题,并出席了红场上举行的活动。在所有外国客人中,唯有铁托被安排在主席台中间位置。这似乎向世界表明,铁托是斯大林的继承人。但据史料显示,尽管苏南关系洋溢着真诚友谊和相互谅解的气息,可斯大林和铁托之间暗含着的磨擦却一直没断过。分歧不仅涉及共产党政策的关键问题,还涉及南斯拉夫背着苏联与东欧国家和政党接触的问题,以及在二战结束、冷战开始的背景下调整领土的政策。斯大林对德作战时习惯“斯拉夫思想”的定式,战后他并不掩饰,他这么做首先是为了确立苏联在全世界的优势。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他不惜牺牲任何盟国的利益。1948年,斯大林和铁托之间日益尖锐而突然爆发的冲突不仅是两位领导人心理上的对抗,是两个同类政权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分歧,也是谋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导权的两个政党之间的冲突,是由于雅尔塔和波茨坦协议没能使国家领土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而在巴尔干地区和中欧南部突发的危机。危机爆发后,苏联指责南斯拉夫是“特务组织”“法西斯-盖世太保集团”等等。1949年12月月,《真理报》公开宣称,帝国主义反动派仆从的可耻下场正等着铁托叛徒集团。当时,南斯拉夫一直担心苏联会武力干涉,而西方则积极帮助南斯拉夫备战。而南斯拉夫与苏联的紧张关系一直等到赫鲁晓夫1955年5月访问南斯拉夫才得以改善。对于美国来说,为了分化瓦解苏东国家,对南斯拉夫采取了差别政策。1948年苏南冲突后,美国放松了出口管制,并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根据统计,1949-1957年美国对南斯拉夫科技、经济和军事援助共计15亿美元。尽管接受援助,但南斯拉夫始终奉行不结盟政策。美国希望南斯拉夫的不结盟是站在西方一边的不结盟,但铁托表示中立主义并非意味着被动而是不支持任何一方。
这是因为南斯拉夫处在“风云地段”巴尔干半岛之上,可以阻碍苏联向地中海的渗透。地中海是北约集团的后门,也是苏联海军最想渗透的地方。由于铁托执政时代的南斯拉夫是欧洲强国之一,所以美国和苏联都试图拉拢南斯拉夫加入自己的阵营中。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克罗地亚人铁托领导南共组建了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后面均简称为:南联邦),主体民族是塞尔维亚人。这个国家已于1992年解体,如今已不复存在。“巴尔干之虎”南联邦曾是巴尔干半岛上的强国,也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之一。南联邦的国土范围包括了今天的马其顿、塞尔维亚、黑山、波黑、斯洛文尼亚、科索沃、克罗地亚,是一个由众多加盟国组成的联邦国家,分散但是强大。二战结束后,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霸权,划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其他的国家也纷纷站队。美国组建了以自己为核心的北大西洋公约军事集团(北约),主要成员国大多是西欧发达国家。苏联为了对抗美国,组建了华沙条约军事集团(华约),主要成员国是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比如波兰、民主德国、匈牙利、罗马尼亚等等。在美、苏冷战的格局之下,世界上那些弱小的国家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其影响,但铁托所领导的南联邦一直拒绝参加任何集团的结盟运动。由于这个原因,我国与印度、南联邦曾一度有着比较亲密的联系。虽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南联邦与苏联关系很差。早些年,铁托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关系很密切,但苏联一直试图介入南联邦内政,且多次派人刺杀铁托未遂,所以两国关系迅速恶化,最后分道扬镳。于是美国想趁机拉拢铁托,让南联邦为北约守住地中海,并对抗苏联的扩张。当时南联邦军事实力强大,拥有一支六十万人规模以上的陆军部队(预备役兵力200万)和上万门各型火炮,3000多辆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被誉为“巴尔干之虎”。如果南联邦加入北约,那么无疑能够打破美苏冷战的平衡格局。可是,铁托所领导的南联邦是世界上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之一,而且还是主要领导国之一。南联邦凭借自己的实力,既不参加北约,也不参加华约,奉行一条中立路线,只负责发展国内经济,所以未受到美、苏冷战的太多影响。不过,正是由于南联邦的存在,客观上阻止了苏联红海军向地中海的扩张。